五行中什么是纳音?
“五音”中的每个声音都对应五个元素的一个特定组合,这些组合可以解释为“宫商角徵羽 ” 5个基本调式、20种变徵和41种变宫的集合。
其中,“宫商角徵羽”相当于现在的12356,称为正音;“变徵”和“变宫”分别相当于现代的和声里的47(变)2#46(变)或3#57(变)2#46(全),由于古代没有半音,所以变徵等于现 和声里的47(全)51(全); 变宫相当于现 和声中2#46(全)357(全)。
在“五音”中,每一个音都有“正音”“变音”两种形态。古人将乐器的音色分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并赋予不同的属性。如,钟的声音高而细,属金,故为“金音”;琴的声音圆而有蕴,属木,故为“木音”;埙的声音沉浊,属水,故为“水音”。
除了钟鼓等乐器外,其它的“八音”,即竹、石、土、革、丝、木、漆、金属,都是根据材料的差异进行划分的。如,用竹子制成的吹管乐器,因外表有节,内空且直,故归入“竹木类”;石制的乐器,因其坚硬且不能伸缩,故定为“金石类”;泥土烧成的器皿能发出乐音频率,归入“土石类”等等。
纳,是容纳的意思,音是乐音。纳音,就是取其五音、十二律之义,与年、月、日、时配合,借音律象类推人生,分析人的性情和命运。在中国传统的音律学中,以宫、商、角、徵、羽为五音,再加上变宫、变徵二音,共为七音。再把乐音分成高、中、低三个音部。每个音部各有黄、林、太三声,共为九声。
高宫、商、角三声为上部,合称“天三音”;宫、商、角三声为中部,合称“人三音”;宫、角、羽三声为下部,合称“地三音”。
高、中、低三个音部各配天、人、地三个音部,就形成了九天、九地、九人(即九数)。
甲子六十组分别配入九天、九人、九地各九格数中。又因为《易》辞以六为数,阴阳干支各六,合为十二,所以每格数再分别配入十二支。九数×十二支,正好是六十组。
把天干与十二支配合所表示的五行生克形势,与五音十二律相配合,又按照十二支、十二地支的次第,分别纳入地支之中,取其同生、同化、同类、同成之理,因此,称之为纳音。命理学家以此推论人的性情与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