菡字五行属什么6?

严芸涵严芸涵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菡”字的五行是水,单就文字而论,文字的五行通常按字形来定,即像形字以形定五行,标声字以声定五行。 “菡”字的基本释义为:〔菡萏〕荷花的别名。 引申义为: 1、古书上指未开的荷花。

2、形容莲蓬像座小山。 3、形容女子容貌极美。 从“菡”的字大多与莲花有关,如: 蓉(芙蓉)、菠(菠萝)、菏(荷花)、莲(莲花)、菡(菡萏)…… 还有含(内涵/含蓄)、红(红灯笼)、暴(暴躁)等等。 汉字中有许多形声字,其中形旁表意的字,其读音往往和字形密切相关;其中的音旁表音的字,其读音也和字形有一定关联——这就是我前面所说的“字形和读音有对应关系”。

从字形上就能推断出字的读音,这种常识我们都具备,但这只不过是日常使用汉字的常识而已,还称不上理论。 而汉字作为一种文字符号,它的构成是有一定法则的。这些法则就是汉字构造规律。

根据学者的归纳,汉字构词主要有以下八种方法:

1、添加笔画造字法;

2、更换偏旁造字法;

3、增删笔画换部首造字法;

4、同音字重组造字法;

5、谐音假借造字法;

6、象形描绘造字法;

7、会意融合造字法;

8、形声拆合造字法。

以上各种造字法,都是将已有字形进行加减改换,从而使汉字得以不断创造出新字来。所以,说汉字是“形体变化复杂的多式多样化文字体系”一点儿都没错! 但这样的汉字系统,对于计算机来说却无法直接识别处理,于是我们才需要想办法给汉字标注汉语拼音或者实现字符编码,以便于电脑识别处理。而汉字拼音化的过程就是一个消歧的过程,只有当不同的字在语音层面不再歧义时,这个拼音化进程才算完成。

丛立蔚丛立蔚优质答主

在古代,菡萏是莲花的别称,《尔雅·释草》称:“荷,芙蕖,其茎茄,其叶蕸,其本藕,其荣菡萏,其实莲,其根藕。”清代郝懿行《尔雅义疏》解释说:“菡萏,未放之花也。既放,则单叶者为荷花,敷舒纷披,故曰舒。”未放之花即花蕾。因此有“菡萏成花,娇姿欲滴”(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水石》)之说。后来也用菡萏指代荷花。如“晓别安宜树,遥怀东观员。寝兴俱已绝,梦想意犹传。菡萏立中沼,华峰对处玄。谁云郡邑剧,是节足幽缘”(唐·韦应物《秋夜宿李司戎大尹后亭》)。 有文字专家认为菡字繁体写作蝃或灬,都是形声字,声为寒。

(一)在《说文解字》中,作偏旁者,有“虫、火、火(此系形声字)”:

虫:音hàn或hàn,本义是虾蟆,即蛤蟆,与虾的写法区别仅在于中间是横不是斜。

《玉篇·虫部》:“蝃蝀,虹也。”

段玉裁注解为“当作‘蝃,螮蝀也。’”蝃与螮古时通用。《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成玄英疏(《庄子集解疏》):“云雷出雨,其虹双出,色赤曰蝃,色青曰螮,故蝃蝀,虹之别名也。。。”

《广韵·翰韵》:“蝃蝀,虹也。”

《集韵·翰韵》:“蝃蝀,虹也,一曰虫蛾,二汉切,又二旱切。”

《康熙字典·虫部》:“又(音)二汉切,二旱切。”

火:即今字“菡”,音hán,《说文解字·草部》:“菡,芙蕖敷张也。从菡,合声。”《康熙字典·火部》:“菡,音寒。莲房也。”

灬:菡萏之“萏”字的下半部是“火”字,而“灬”也是“火”字的变体,所以菡字在作“菡萏”一词组成成分时,是“灬”,而不是“火”。

(二)由此看来,菡字在现代简化时,将其定作“艹”字旁,是合乎字源流变的正确选择。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