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开奥运会吗?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北京奥运成功举办整整十周年。在这一年举办奥运会,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 国际社会上一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把政治融入奥林匹克运动是非常困难的”、 “奥运会是超级政治体”——这当然是有依据的。 但事实上,奥运会的政治性是客观存在的,且贯穿奥运会始终(甚至可以说奥运会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形式)——只是这种政治性并不像二战之后美国主导的国际社会所习惯的和想象的那样,表现为国家之间的军备竞赛和争夺势力范围,而是体现出另一种形式——即“文明竞争”。
这种文明的竞技场,通过运动员的身体展现着人类身体的极限,通过赛场下各国人民的相互配合体现着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从而展现出人类文明的进步。将政治融入奥林匹克的舞台并非不可;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找到合适的切入口。 而十年前的北京奥运会恰恰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首先,主办国中国正在经历一场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从世界工厂到亚洲金融危机,再到大地震后的重建,中国人正在自信地走着一条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之路;
其次是奥运会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体育盛事,无疑可以成为展现一国形象的良好契机。北京奥运会上,各国运动员们“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通过努力赢得奖牌,然后登上领奖台,接受全世界观众的瞩目;
最后,举办城市北京,在奥运会前大力整治环境,给全球观众呈现了一个干净利落的奥运形象。三方的合作最终带来了一个无与伦比的成功。
十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我们仍能清晰地看到北京的奥运遗产——无论是经济上还是环境上,或是人们对于体育的认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上。
我想,这就是奥林匹克所带来的最伟大的成就吧。它可能并不能解决一个国家乃至一个城市的所有问题,但它总会带来一些改变,一些能让人感受到希望和欢乐的改变。
第二十三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18年2月9日至25日在韩国平昌举行,第二十四届将在2022年中国北京举行,之后的第二十五届2026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意大利的米兰和科尔蒂纳丹佩佐举办。从申办程序上看,2019年是2026年冬奥会申办正式启动的年份。
2019年是申办2026冬奥会正式“开锣”的时候,也是各大申奥城市开始提交申请和相关筹备方案的时候。按照国际奥委会的计划,2019年12月国际奥委会全体委员们将在波兰的克拉科夫开会,选出承办权的归属,由于参与申办的城市不多且目前可以确定的只有意大利米兰/科尔蒂纳丹佩佐一家,所以大概率会在2019年就定下2026冬奥会的承办城市。
除了意大利的科尔蒂纳丹佩佐——米兰这个申办城市外,此前有意申办该届冬奥会的瑞士锡永、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奥地利的因斯布鲁克先后退出申办,只有波兰的克拉科夫还在为申办而努力。
申办冬奥会的流程:
1、国际奥委会就申办冬奥会的城市发布通告,在国际奥委会发布通告后的六个月内,有意向申办的城市需要向国际奥委会递交申请书,并在申请表里明确说明当地政府对于申办的态度。在这期间,国际奥委会会走访各申办城市,以确定该城市的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是否能够满足冬奥会的要求。
2、申办城市需要在接下来的一年内向国际奥委会递交关于申办的初步方案,主要包括举办开幕式的场馆、比赛场馆以及场馆配套设施、奥运村等,这些初步方案需经过国际奥委会的批准。
3、在冬奥会举办日期确定的6年之前,各申办城市需要公布具体的办冬奥计划。其中的场馆修建计划需要在四年内完成。
4、申办冬奥会的城市需在冬奥会举办日期确定的4年之前向国际奥委会提交正式的申办文件,并且在申冬奥年份的年初进行申办陈述。而负责审议申办报告的评估委员会需要在当年年底给出评估意见,由全体国际奥委会委员进行最后的投票选出承办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