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李宁指谁?
说一个可能不那么政治正确的答案。 实际上,在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中国最大的获益者并不是所谓的“无产阶级”,而是所谓的“新中产阶层”(或称“中层阶级”)。
这个新中产阶层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户籍制度极为严格,城乡分割,人口流动性很低。城市中的居民按职业划分属于国家职工和农民,其户口性质为国家编制内的正式户口;而农村人口则是集体所有制下的户口,称之为“农村户口”。
改革开发之后这种户籍制度开始松动,出现了一个新的户口类型——居民户口。获得居民户口并不容易,只有通过城镇居民的住房、就业等相关指标才能评定是否具备迁为该户口的条件。所以,在当时城镇居民中拥有居民户口的人并不多。
虽然拥有了居民户口,但这个户口并没有改变其身份属性,即本质上依然属于农村户口。只要没有成为国家的正式干部,无论你在城里有多少房子,都改变不了你作为农业人口的本质。你要想享受城市的福利,只能等待政府开放对农村户口的限制。
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之后,城里人拥有自有住房不再是什么稀有的事情,户口与住房挂钩的情况才逐渐变为历史。但另一方面,由于国有单位职工的福利待遇较好,很多人宁愿付出一定的代价也要进入这样的单位工作从而获得一个居民户口。
这一政策的施行使一大批原本属于农村户口的人群摇身一变成了居民,他们的身份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中产阶层的形成还源于我国高等教育扩招,及由此带来的学历普及。
在计划经济时代,能够考上大学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尤其对于农村的孩子而言,考学意味着跳出农门,将来成为国家干部,享受城市生活。那个年代考上大学的人,身上都有着一种特有的气质,让人一眼就能认出这是大学生。
到了新世纪之初,随着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扩招,学历的含金量随之下降。尽管人们仍然以拥有一份高等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为荣耀,但当大家都拿到通知书的时候,这份荣誉也不再那么耀眼了。
同时,改革开放的深入使得西方价值观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全世界的信息都向公众敞开。过去那种神秘感十足的公务员形象也逐渐走向平民化,做公务员再也不是人们心目中最体面的一种职业选择。
在新中产阶层的形成过程中,房地产行业的崛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群体的形成过程中,房地产业的作用不言而喻。房价的不断上涨使得拥有自有住房成为一种必须,而没有足够的钱买房的人们要么选择租别人的房子住,要么选择租住学校或者单位的宿舍。
对于新中产来说,他们不仅拥有自己的住宅,而且这个住宅通常是地段好、配套齐的全装修房。他们在房子的问题上几乎没有选择的空间,无论是买还是租,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对于整个社会的底层人群来说,他们买不起也租不起学区房,子女的教育问题常常让他们苦不堪言。而在新中产面前,子女的教育往往并不成为什么问题,好学校、私立学校任意挑选,孩子享受最好的教育资源似乎变成了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