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狮子胡同有哪些景点?
关于铁狮子胡同,可以参看以下这些资料 《北京的巷子(一)》、《老北京地名考之“二条”、“三条”……》、《【寻城记】铁狮子胡同》、《旧时北京街巷名称拾零(四十一)——铁狮子胡同》等。
1. 铁狮子胡同的来由 关于它的来历说法有多种: 第一种,相传元代这里曾有一对石狮子,据说是用从西域运来的花岗岩所制。元灭后,石狮子被弃置在御河上。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常到御河上泛舟,见到这对石狮很是喜欢,命人拉回家去,安置在东安门和安上门之间的御街上,用来镇守御街。 因为石狮子是皇帝从河中捞起来的,所以人们称之为“御狮”、“圣狮”或“石爷”。到了清康熙年间,有人想借这对石狮子给皇上祝寿,便把狮子的眼、耳、口、鼻全都用白纸贴了起来,结果引得路人纷纷观看,结果反而惹得皇上大怒,下令拆掉了这对石狮。
第二种说法与第一种大同小异,不过将时间提前至金代。 金代时,有两名太监因忤逆被诛杀,其家被查抄,一只铁铸狮子被扔在了街头。后来,这只铁狮子越堆越高,成了两座小山。明初,这堆“小山”被移走,填平了御沟。后来,人们称这片地方为铁狮儿胡同(即后来的铁狮子胡同)。
第三种则是说,这里是明朝大将张玉的府邸,而张家当时住在西直门内的大宅子里,所以这里的百姓为了区别,就管此处叫“小张家胡同”,而“张”则读作“折”,后来逐渐演变为“铁狮子胡同”。 张玉是何许人也?他是明永乐帝朱棣的心腹将领之一;而且他还是一位颇有远见卓识的人。燕王起兵造反攻打京城的时候,张玉就是他的先锋大将。他为人十分忠义,深得朱棣的信任。等到靖难之役成功后,他又跟着朱棣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官至左军都督府左都督。 在南京应天建都城时,张玉曾经建议朱棣把京城改为北平,并定为国号“大明”,以此纪念朱元璋起于淮北、天下归明的“高祖功业”;此外他还建议朱棣不要称“殿下”而要称“殿哥”,以此来表示自己的地位比太子还要高出一筹的意思……总之是个很有谋略的战略家。 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位功臣却于景泰元年病逝,去世后被追封为定国公,谥号为“景”。但是,由于明代的“景”字同当朝皇帝的“景泰帝”的“璟”相同,因此,朝廷又下旨将原谥号中的“景”改作“炳”字。
第四种,也是最为流行的一种说法,据说早在汉唐时期就有此地,但一直都没有名字。直到金代,一个名叫李进宝的人搬到这里来居住才使该地得名“李家巷”。 而到了宋代,又有一个名叫李进的财主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宅院,于是人们就把它称为"李家巷"。 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其实铁狮子胡同应该算是“老胡同”里的一条比较年轻的地名了。
2. 袁世凯在此处建立模范警局 清末民初,这个地方先后成为袁世凯的模范警局和北洋军阀段祺瑞的执政府。 话说1906年,袁世凯在铁狮子胡同东端兴建了北洋军咨府,后又将其改建为模范警察厅。当时,这里的一切都是崭新的:警察们穿着笔挺的军服,骑着高头的洋马;巡警们也个个精神抖擞地在街道上巡逻。一时间,这附近出现了不少新的建筑:马路修得笔直宽阔,路灯也换成了洋电灯;就连一些民宅也开始向西洋式发展起来……这一切无不让人耳目一新! 但是好景不长,随着袁世凯的倒台,模范警局的经费也就断了来源。于是,这座原本就很破旧的衙门就慢慢地变成了贫民窟一般的地方——“住人的房子没有一间,吃饭的铺子也没有一家……”这就是当时的情景。 1913年以后,铁狮子胡同一带成了段的执政府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