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生演员是什么?
“武生”,是现代人对一种表演艺术形式的称呼。这种形式最早出现于明朝中叶。因为它的表演艺术需要武功基础(多为把子功夫),所以叫“武生”。 以前没有这个名称,当时的人把这种角色分为“净”、“生”两大行当。以饰演人物的性格特征大致区分:性格刚烈或暴躁的叫“净”;性格文弱,多是年轻人的叫“生”。现在著名的京剧《野猪林》中,林冲就是武生了。过去有些戏里,连奸臣曹操也都是武生扮相!可见这是个非常宽的行当。
到了清朝中期,这行当进一步细分了。有唱工武生和念工武生之分。前者主要是表现打斗的,如舞台上有一排兵器,双方要你指我划,展现武力值的时候。后者主要不是在舞台中心打转,而是多在舞台一角读文章(一般是长篇大论的那种),形象比较像文官。 后来,很多剧种都出现了武生的角色,并且由于武术在近代的中国衰落,加上武生在剧中多是正面形象,所以武生这个概念渐渐模糊,演什么都不是问题了(除了那种特别讲究的剧种如昆曲)……最后就形成今天的样子——只要是武艺高强的男性角色,都可以叫武生。 不过我们这里说到“武生”时,指的是戏曲中的那一个行当。它要求扮演者具备较高的武功素质。
但现在的年轻人,有几个会耍刀枪棍棒的?于是有的剧团就在表演中增加特技替身。比如某个演员武功不错,但他不会耍大刀,那么他就专门负责用长靠(类似近代的枪棒),大刀由特技演员完成。而武打动作的设计上,也会考虑到这点,做一些简化处理。 但是有的剧目,要求武生既要有好的武功基础,还要有较全面的戏曲知识。这是因为有很多武生戏,剧情复杂,人物众多。这些角色的武功都要掌握一些,才能演出戏的节奏感。而且武打动作设计也要合适,不能太粗野,也不能太花俏。不然跟戏里的风格不融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