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哪里下雨?
问这个问题应该是指手机软件或者网站显示的降雨预告吧,这个技术现在非常成熟了。 不管是做网站还是app,要想提供关于天气方面的信息,最重要的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准确及时的气压数据,另一个就是降雨预报。
一、气压数据 通常来说,发布天气消息,比如一个地区的雨下得有多大,时间有多长,都需要事先提前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得到气压数据作为支撑,因为大气运动是有规律的,先有气压场才有后面的天气现象。 一个正确的气压数据相当于天气预言的半张票,是很重要的。 目前获得气压数据比较常见的方式是从国外引进的GPS气象压力测量系统,通过采集和分析定位客户的GPS数据来得到大气压值。由于需要采集大量的原始数据,因此这种算法通常都是采用云计算的方式来处理。
二、降雨预测 目前网上有很多提供实时降水数据的网站,可以通过IP地址获取到相应的GPS经度与纬度,然后根据距离公式换算出近似客户基站的经纬度,再跟本地数据库里的经纬度进行比对,从而判断该IP地址的客户所在地。 当得到了客户的地理位置之后,剩下的工作就比较简单了,只要在网上搜索“XX地区未来5天天气”就可以找到相关的链接,一般称为某省气象台。
这些网站通常会整合多家权威机构提供的数据,比如中国气象局官网、中国天气网等,以图表的形式展示出来,点击任意一天的日期就可显示出详细的天气情况。 如果要精准到小时级的降雨预报就需要找专业的气象机构了。
天气预报中的降雨区域,或者叫落区,是天气预报的重要内容。对于一个天气现象而言,雨是发生最多、影响最大、需求较高的现象,范围可以大到囊括整个季风,小到一个雨幡。因此,落区预报的尺度和级别就有较大差别,从大的降水系统到分散性小雨都有可能出现。那么,这些不同的下雨区域是如何得到的呢?
在气象局中,负责发布天气预报的部门是气象台(中心)。由于天气系统瞬息万变,气象台需要每天24小时不间断看值班,严密监视天气变化,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气象台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通常县级气象台只负责本县的天气预报。这里以北京气象台为例,解释一下天气落区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北京气象台负责的区域为北京地区,即北京16个市辖区,东西跨度约170公里,南北跨度约130公里。北京气象台由值班长、首席、高级预报员、中级预报员和初级预报员组成。由于天气复杂多变和预报员的轮岗值班需要,北京气象台分为6个班次,每个班次两三个预报员。
天气落区的制作分为格点自动绘制和人工订正两部分。格点预报指把地区进行网格化,以每个网格的中心点为目标进行数值预报,再进行统计和订正。天气落区首先根据格点自动绘制,比如有一个5公里*5公里的格点阵列,根据每个小格点预报是否有雨,连接所有小格点就能得到一片阴雨区。
由于数值模式的缺陷,格点预报往往和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出入,落区也缺乏细节,故需要人工订正。在08-20时,也就是白天,值班的预报员会通过各种气象分析和数值预报手段,以及天气学和数值模式的相关知识,对天气落区进行订正。如果是08时前的下班时间,前一天晚上值班的预报员在交接班时已经做好了天气落区,白天的预报员也会根据天气最新实况,以及结合各种资料和自身的技术,对天气落区进行订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