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生肖乱讲?
牛啊,子鼠丑牛的“丑”不就是“牛”嘛!所以有人就“大胆”猜测,“甲子”就是“子鼠”“丑牛”; 那“乙丑”呢?不是“乙木之丑土”吗?那么“丙寅丁卯”的“丁”就是草木之“丁”了,于是就有人“大胆”假设,“丙寅”就是“草木逢春”之意。 “戊辰己巳”的“已”是“天地之已”,那是说“天在上为乾为金”,而“地在我们脚下”乃土也,于是“戊辰”就是“天地之间”的意思了。 而“庚午辛未”的“辛”在天干中位置最“靠下”,有人说这是指秋收硕果累累,因此“辛未”就是“辛苦之财”。更妙的是,古人把“辛未”的“辛”配属到十二支位上,即“子午卯酉”中的“午”与“酉”,形成了“辛丑”“辛酉”,这不就是“金子”和“美女”吗?真是妙极!
以上纯属虚构,但很有意思。不过,这样乱套的名字系统,实际上让古人在编排序号时产生了混乱,因为干支纪日并非以“10”为一个循环单位,而是以60为一个周期。也就是说,3个“甲子”以后才是第四个“甲辰”,而不是第三个“乙丑”…… 另外,古人用天干地支给日子排序,并非像今天这样仅表示月份,他们同时还要表示日期(比如农历十二月廿九),所以这样的排序方法很容易产生混乱。尤其是当出现“甲子”而“乙未”的情况时,问题就更严重了:明天是“甲子日”还是“乙未日”?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导致的混乱,人们想出了一个变通的办法,就是每60年一个循环,将这60天的所有日子都标记出来。这样,即便过了60年又出现了“甲子”,也不会引起歧义了——我今天是这个甲子日起的第几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