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什么时候传入中国?
关于巧克力的起源,目前较为权威的看法是: 首先由西班牙殖民者于1528年带到墨西哥,最初以“chocolate”命名并写作“chocolat”;之后经过墨西哥再传入欧洲,而最早记载的“chocolate”则来自英国贵族托马斯·洛特茨(Thomas Loftus)在1637年的著作《通天塔》;最后经荷兰东印度公司传入亚洲,日本是在1704年引进该种饮料,而中国可能是在清道光年间引入的。 当然,这些只是巧克力的起源故事之一,还有其他多种说法。不过即使这些故事无法确证其真实性,它们仍然反映了巧克力在传播和普及过程中所具有的强大魅力,以及这种美味对不同种族、不同地区居民所造成的广泛影响。
时至今日,巧克力早已不再是一种奢侈品,而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它都正在或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从街头小巷随处可见的糖果店,到种类繁多、让人眼花缭乱的巧克力品牌,再到网上购物、快递服务带来的便捷,以及随之而来的外卖订单…… 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被巧克力深深改变的世界中。
中国的史料上有关于巧克力的最早记载是唐、宋朝的时候,在唐朝的史书里,称之为“师陀拿”、“师梨”,在宋朝的书里称之为“木蜡”,或“没石子”,其味或“类李子”,或“微苦甘”等等。
宋朝的欧阳修《归田录》中则称之为“木龙”。欧阳修把当时作为药物的“龙木”,比作中药“龙骨”一样为贵。宋朝的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对“没石子”的形状、颜色、味等作了描述。但是,无论是史籍,还是医书上所记载的“木蜡”、“师陀拿”、“龙骨”、“龙木”还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巧克力。
因为,巧克力的由来,必须从古代阿兹特克人和玛雅人信奉的苦味饮料——特尔黑特克谈起。
从16世纪中叶到18世纪,西班牙殖民主义者不断掠夺墨西哥土著人的财产和劳动力。据有关史料记载,西班牙人科尔蒂斯,在1513年率领西班牙人掠取墨西哥时候,曾强迫阿兹特克国王蒙特祖玛向他进贡,其中包括金子、羽毛、象牙、宝石、玉器和其他稀有贵重物品,还有“特尔黑特克”。
蒙特祖玛每次进餐前要喝一大桶“特尔黑特克”(当时墨西哥桶的一种叫法),据说该饮料可以提神和增强记忆力。据墨西哥学者伊格纳西奥·塔奥特尔记载:“蒙特祖玛在清晨和正餐后要喝100多桶的‘特尔黑特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