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云五行属什么?
云,从云,厶声。《说文》:“云,仲夏之气也。”说明云属阴阳中的阳。 云在天干中排列第五位,属于土行的代表。古人把天干地支相互配合作为记录时间的方法。以12个地支与10个天干相配,每隔365天作为一个周期循环记录(见上图)。其中甲、乙、丙、丁、戊、己六个天干位于五行之首,称为“六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位于十二辰之末,称为“十二支”。 在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中,各有五对,每对在阴阳方面是相对的,它们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这就是古代的“天干地支纪年法”。
这种记年法被古人广泛使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至今我们还可以在我国古代天文历法的典籍中发现它的踪迹。我国现存的最古的历书,公元前249年的秦越人著的《竹书历》就是用这种方法记录的。 这种用干支纪年的方法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它和今天的公元纪年相比,差100天左右。
在古代没有太阳镜和防晒霜,人们经常需要面对烈日晒得睁不开眼,于是他们就向大自然索求能够吸收紫外线的物质。他们发现,云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而且阴晴雨雪都能吸。于是他们又向前迈了一大步,创造了“云雷”符号来表示“能吸收紫外线”的意思——即今“云”字。
由于云具有能吸收紫外线的性质,所以中医古籍中常用到“云母”这味药来治疗因日光灼伤而引起的目疾。据记载,它能“去翳膜、明目”。 古人将“云”字用在文学作品中,用来比喻天上悬浮着的朦胧雾气。南朝·梁·萧统的《文选序》中有:“若乃云霞摛藻,山川映辉。”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句:“朝游北海暮苍梧,浮云蔽日去我虞。”——其中“云”字均指飘动的烟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