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的行指的是什么?
一、五行是“五材”的简称 《尚书·舜典》记载了尧对舜的任命,其中有提到关于治理天下的办法之一就是任用禹为司空掌管水土之事(水、土合称“五材”):“帝曰:‘咨!禹,汝平水土,维是勉哉。’帝曰:‘咨!四岳,汝庸在司庶工,允乂百工的众,四方。'……帝曰:‘嗟!六事之人,予同尔志。’” “六事之人”即指“六府”“三政”之官,也就是治水的官员们——大禹和众大臣。这里的“五行”就是指这“五材”——金木水火土。
二、五行是五方的代称 《史记·殷本纪》载:“汤曰:余惧不能奉德社惟王,故受职惟匡天下,予不敢息。”这段记述的是商汤起兵灭夏后准备迁都的事宜,在这里汤说“我担心我不能敬慎地维持国家社稷祭祀,所以接受了这一重任来辅佐天下百姓,因此我不敢懈怠。”这里的“德”即为“社”的代称。
又据《左传·襄公九年》有载:“冬,吴使来聘,且告将伐楚。”杜预注云:“以使者来朝见谓之聘。诸侯相遗问谓之问。问又有二:谢罪与报怨,各以其所仇言。”也就是说这里“吴使来聘”中的“聘”是指一种外交性质的礼节(一般包括问、答两封文书);而所谓的“问”则包括了三种情况:一是两国之间有矛盾想要互相了解对方的态度、意图从而寻找解决办法,二是两国有冲突但双方都不愿挑起争端,三是某国主动请求其他国出兵攻打与其有纠纷的国家以求得到解决的办法或教训这个挑起争端的国家。
春秋时期由于各国之间的疆界经常改变以及小国不断被大国吞并的缘故,许多小国为了求得自己在大国的庇护下不受欺压往往主动投靠强盛的大国(因为小国的力量无法与大国的势力抗衡),这种情形使得一些强国逐渐形成联盟并成为霸主。 在上述情况下,“方”就代表一个国家的领土范围,同时也可以比喻一个国家所具有的政治实力。比如鲁文公四年:“晋侯之舅犯请伐齐。”这是说鲁文公四年时,晋景公想联合鲁国攻打齐国,因当时晋国的卿大夫郤克刚领兵打败齐军不久,而且此时正值庆季刚刚去世,故晋景公想趁此机会攻打齐国以示对庆季的支持(其实也是为了巩固自己在晋国的地位),于是他的谋臣狐偃便建议派自己的外甥魏犨到鲁国去游说鲁文公共同发兵,而叔向则劝谏鲁君不要答应此事。
综上所述可知,在当时“方”不仅仅可以指某一区域、某一个方位还可以用来形容某一方势力的政治力量大小强弱等,所以在那个时候人们把代表地域范围的“方”称为“行”也就可以理解了。 三、行是运动变化的意思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元素构成的,它们相互资生、相互作用而形成了不同的自然界事物及现象。
五行理论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一书。其内容大致如下所述:上古时代有一位名叫“玄圭”的人,他非常聪明善于思考,有一天他突然想到世间没有一样东西是永恒不变的,就像水能变油却不能反过来变成清水一样,所以他就发明了一种方法让世上的一切都发生变化然后再利用这种方法创造出一个全新的世界来。他首先用木头制作了一个盒子并把盒子放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使其完全浸透然后取出晒干再用火烤使其表面发生碳化反应产生新物质——“炭”。然后用同样方法制作了第二种材料——“石”并将其泡在水中使之变得柔软而有弹性再将这两者混合在一起制成一种新型建材——“混凝土块”。接着他又用同样方法分别制作了第三种第四种第五种第六种第七种第八种第九种建筑材料并用这些材料建造房屋车船等物件最后成功地制造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出来。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燧人氏”的故事啦~ 总之呢~我觉得古人说的五行应该还是跟上面讲的内容差不多吧嘿嘿嘿,不过现在很少有人会这么想了哦(^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