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是什么生肖?

司马优瑶司马优瑶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子鼠,十二地支的第一位,与十二时辰中的“子时”对应,时间起止正好是农历每年的十二月三十和正月初一之间。《三命通会》云:“子,水也,其号为坎。坎者,陷也;陷则不动,故其为性,安静而吉。”这是将子鼠定义为水的意思。另外,又因为“子”与“子的谐音,所以“子”又引申为子女的意思。 丑牛,十二地支的第二位,与十二时辰中的“丑时”对应,时间为农历每年正月三十和二月一日之间。在古书中,对牛的描述大多很直白,如《礼记·檀弓下》曰:“牛羊之豕守牢。”孔颖达疏:“牛羊之畜,食不穷。”又,《后汉书·王梁传》曰:“梁家世巨富,牛马成群。”可见,牛在古代主要是作为食草类动物存在的。同时,由于古代农耕社会牛具有很重要的价值,因此牛还象征勤劳、奉献。

3.寅虎 寅虎,十二地支的第三位,与十二时辰中的“寅时”对应。时间为农历每年的二月一日和二月二日之间。在十二生肖中,老虎威风凛凛,气势磅礴,因此用虎来表示威严和正义。关于虎的形象,最早出现在良渚文化中,有“兽面纹”、“弦纹虎形器”等玉器,不过这些玉虎的造型都很古朴简单。到了商周时期,虎的形象出现于青铜器上,如《礼记·明堂位》记载的“鲁公鼎”,上有饕餮纹(即野兽纹),郑玄注:“三足,象虎。”可见,那时的虎已经像现代的动物一样,有了三根脚指了。

4.卯兔 卯兔,十二地支的第四位,与十二时辰中的“卯时”对应。时间为农历每年的二月二日和二月三日之间。关于兔的形象,古书中有不少记载。如陆玑《毛诗草木鸟兽鱼虫疏》卷八中说:“兔头微似猫,色白,赤目,细尾。”唐代段成式所著《酉阳杂俎》中也提到兔的形象:“兔身如玉,而色微青,状如水牛。四耳长半寸,尖锥状。前额刺硬黄黑,长近寸。目赤如丹砂,睛黄。脊棱高显,腹部垂毛青绿色。雄兔雌兔皆多指爪,利刺。”古人眼中的兔子是一种体型较大的野生草食动物。

5.辰龙 辰龙,十二干支的第五位,与十二时辰中的“辰时”对应。时间为农历每年的二月四日和二月五日之间 。关于龙的起源,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现在比较主流的说法是在原始图腾崇拜的基础上融合多种图腾而产生的一种综合性的神灵。龙的形象比较复杂,不是单一的某一动物形象。从已发现的陶器、玉器等文物来看,古人在龙山时代就已经有了龙的形象,并且此时的龙已经具备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帝王的象征。

6.巳蛇 巳蛇,十二地支的第六位,与十二时辰中的“巳时”对应。时间为农历每年的二月六日到二月七日。 关于蛇的记载,古籍中不多见,比较准确的是南北朝时期的《南越志》中有载:“蛇,大者数围,黄色,有纹如绣,有毒。”“竹节蛇”、“斑蛇”等,也是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的注明的蛇种。根据近代学者的研究,我国最早的蛇化石见于晚渐新世地层,约5000多万年前,比恐龙出现的时间还要早。古代的蛇和今天的蛇基本一致。

7.午马 午马,十二地支的第七位,与十二时辰中的“午时”对应。时间为农历每年的二月八日到二月十九日。 在古代社会,马主要被用作交通工具和作战武器。马的文化内涵比较丰富且带有很强的功利色彩。除了作为交通工具和外战武器之外,马还有“劳碌”之意。 《诗经·小雅·车攻》中有言:“君子有车,骏马四之。”

8.未羊 未羊,十二地支的第八位,与十二时辰中的“未时”对应。时间为农历每年的二月二十日到三月一日。 有“中华第一宝”之称的玉器中,有很多是羊造型的饰品,如羊首冠、羊尊等。可见,羊在中华文明早期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受到了先民们的崇拜。

9.申猴 申猴,十二地支的第九位,与十二时辰中的“申时”对应。时间为农历每月的三月二日到三月十三日。 古书中关于猴的形象有很多描写,如明代陈震《三官大帝全传》中提到:“(红孩儿)身上穿一件水磨纱罗袄,下面铺一条盘丝锦裙。手托着香腮,俏生生如同月里嫦娥,娇滴滴恰似杨妃仙子。”这其实就是现代人眼中美丽可爱的女性的形象。

10.酉鸡 酉鸡,十二地支的第十位,与十二时辰中的“酉时”对应。时间为农历每月的三月十四到三月十五。 有关鸡的记载,古籍中比较多见,而且多数是对野鸡的描述,如《礼记·月令》中有:“祈祀五帝……百禽咸御。”唐朝韩鄂《四时纂要》中记载:“正旦,养公鸡以迎气。”这里的“百禽”和“公鸡”其实都指野鸡。这是因为古时驯养的鸡来源于野生的雉,而原雉就是现在所说的野鸡。

11.戌狗 戌狗,十二地支的第十一位,与十二时辰中的“戌时”对应。时间为农历每年的三月十六日到三月十七日。 对狗的记载,也是数不胜数。如清代《尔雅翼》中就载:“狗,质直而亲,雅好清洁,能饮食人。”这里将狗的性格描述得活灵活现。

12.亥猪 亥猪,十二地支的最后一个位置,与十二时辰中的“亥时”对应。时间为农历每年的三月十八日到三月二十九日。 对于猪的记载,也是古书不绝。如《礼记·月令》中说:“仲春之月……豕突狼奔。”孔颖达疏:“豕暴猛,欲侵噬人也。”再如汉代王充所作《论衡·物势》中说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